浅析POM国产料与进口料的差异
2025/9/12 10:00:43 浏览量:9
2025年POM市场正处在变革与机遇并存的关键节点。国产料的价格在今年更是迎来历史新低,一起来浅析一下国产料和进口料的差异。
其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等新兴领域的旺盛需求,以及材料技术的持续创新,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扩张、成本压力和替代材料竞争等挑战。国产料的价格在今年更是迎来历史新低,利润严重亏损,国内POM行业面临亏损的风险。下面浅析一下国产料和进口料的差异。
国内市场来看,国内M系列POM为主流牌号,分为均聚和共聚两种,均聚POM更适合齿轮、轴承等高耐磨场景,共聚POM更适合需要抗蠕变或湿热环境的玩具配件、汽车部件等。均聚聚甲醛的价位一般比共聚要高。从牌号M系列来说,进口料有日本宝理的M90-44,塞拉尼斯的M90等,国产料方面,例如云天化M90市场含税价在10900元/吨,南通宝理M90-44市场含税价在13900元/吨。
究其原因:
1、像杜邦、巴斯夫、宝理这样的国际化工巨头,是POM材料的发明者和长期技术领导者。它们拥有数十年的研发历史、大量的专利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应用知识。这种“金字招牌”本身就带有极高的溢价。
2、对于汽车、医疗器械、精密电子等关键领域的客户来说,材料的失败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安全事故。因此,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拥有长期成功应用记录、全球质量一致性认证的进口品牌,以规避风险。国产材料虽然进步快,但建立这种全球性的信任需要时间。
3、“进口=优质”的心理在某些市场和消费者心中,长期形成的“进口产品质量更好”的观念仍然存在,这支持了其定价策略。进口高端M系列使用更纯净的原料和更精密控制的聚合工艺。这些工艺可能能耗更高,对催化剂和副产物的处理标准更严格,这些都增加了生产成本。
4、从国外进口的POM树脂需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这部分成本会直接加到最终售价上。国产产品则没有这部分费用。国际海运、空运、保险等费用远高于国内运输。较长的供应链也占用了更多资金成本。进口产品通常通过多级代理商销售,每一层都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推高了最终价格。
综合来说,POM国内M系列与进口M系列的价格差异是品牌、技术、成本和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来自金联创
关键词:POM
关注胶友通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产品报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