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行业聚焦:关税协商后的新走向分析
2025/5/19 13:29:13 浏览量:20
适用于232条款的橡胶轮胎没有变化,其余中国商品下调关税。但中国橡胶轮胎出口至美国数量太少,关税降低的实际影响不大。
从资金角度来看,两千点跌的不是232条款,而是衰退预期和多头资金踩踏。
衰退预期有所减弱,但仍然反弹有限,主要因为前期多头持仓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供应超出市场预期。
去年在关税预期下,对于橡胶轮胎美国有一定的超买,且汽车零部件库存并不低。
从实际的影响来看,国际橡胶轮胎厂认为25%关税征收之后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向下游转嫁,但是从终端货运数据看也不乐观。
个别企业可以通过美国本土生产、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来规避一部分关税,但是国际轮胎厂认为贸易战对于整体轮胎、汽车需求是不利的。短期还没看到进口的减少,但是推测在三季度可以看到。
整体来看,反弹幅度可能相对有限,持有偏空观点,后市仍然关注关税变化。
关税具体如何修改?
适用于232条款的轮胎没有变化,除此以外的商品下调关税。对于橡胶而言,最主要的影响是在轮胎和橡胶制品。目前的关税规则下,对于中国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征收25%关税不变、对于其他中国轮胎降低至10%关税(24%暂停90天);对于东南亚橡胶轮胎没有变化,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征收25%关税、对于其他东南亚轮胎征收0%(对等关税暂停90天)。
对于中国橡胶制品,降低至10%关税(24%暂停90天)。
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数量到底有多少?2024年中国轮胎出口至美国31万吨,折胶量仅为5万吨,其中大部分是全钢胎。因此实际上中国与美国增加或者降低关税对橡胶消费影响并不大,只是宏观情绪正在缓和,导致价格的修复。
怎么看待关税谈判?
RU/NR两千点下跌的是什么?橡胶价格能否回到以前、分析关税谈判的影响,首先要知道前期橡胶两千点下跌的是什么。目前对于橡胶影响较大的关税主要有两个,一是232条款对于乘用车和轻卡零部件征收的25%关税,影响最大是东南亚轮胎厂;二是除了232条款之外,其他轮胎征收“对等关税”,对中国以外国家暂停90天,还未实施。
232条款影响最大,但3.26日之后只跌了800点就企稳,两千点跌的是衰退预期和多头资金踩踏。回顾清明节前后行情,3月底RU本有一轮小幅反弹,从3月20日的16600反弹至17100,3月26日签署232条款之后,下跌至16300暂时企稳,甚至有一定反弹,4.3日到9点半之后才开始跟随商品一同下跌。总结来看,232条款对实际影响最大,但3.26日之后至跌了800点之后企稳,而后市两千点跌的是衰退预期和多头资金踩踏,持仓量大幅减少。
衰退预期正在减弱。随着中美谈判超出市场预期,市场对于美国甚至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正在减弱。一方面是企业进口成本降低、美国的通胀情况可能有所缓解,另外一方面是美国对其他国家或条款政策松动的预期。宏观局势短暂稳定向好,当然也不排除后市美国再次单方面违约或者其他国家反制美国,继续加码关税。
但是多头资金难以重拾信心。假设基本面不变化的情况下,短期衰退预期减弱应该会导致价格修复到15500以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主要是因为基本面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多头预期的改变。
回归基本面
不考虑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回归到基本面。根据前期多头拥挤的逻辑是橡胶的大周期,本质上是长期的供需缺口问题,但是从今年一季度的供应来看,似乎这个逻辑并不成立,或者说需要往后推迟,那么多头的持仓逻辑就不复存在。
印尼、泰国出口同比增长10%以上。大周期逻辑的基础是印尼持续减产、泰国产量顶峰,但是从出口数据来看泰、印两国出口都供应相对宽松,而且印尼是在进口量偏少的情况下出现增长。
缅甸老挝出口大幅同比增长。缅甸老挝出口增长,与中国的免税政策有关,事实证明缅甸老挝的产量增长潜力较为充足,推测存量库存较多,只不过难以预估,反应到云南库存去库速度较慢。
原料价格相对中性。目前原料价格也较为尴尬,虽然已经大幅下跌,但仍然无法显著打击胶农积极性,对比历史泰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区间,位置相对中性。
美国需求如何?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关税变化?
跟踪关税的影响。除开基本面,我们单纯讨论关税实施之后的影响。一是需要关注终端需求的变化。二是关注企业采取什么方式应对,可能对终端会有什么影响。三是可能造成的库存周期问题。
终端货运需求偏弱。一般而言,终端需求受到关税影响较为间接,更多反映整体经济状况。从终端来看,今年以来美国货运量数据确实偏低,接近历史低位,货运量与整体经济运行有关,与PMI有相关性,但目前PMI在低位徘徊;机动车行驶里程不温不火,属于正常。
美国的橡胶轮胎进口企业可能会采取哪些行动。国际轮胎厂大多都在东南亚或全球设厂,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出口至美国进行销售,因此可以关注关税实施前后国际轮胎厂的行为和观点。这里以固特异、大陆、米其林为例,5月份这三家最大轮胎厂均进行了电话会议,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国际橡胶轮胎厂认为在关税预期下,去年有超买现象。米其林电话会议中提到“在2024年上半年,由于对去年9月实施的关税的预期,大量来自东南亚的轮胎流入美国”(美国根据301条款自2024年9月27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但没有橡胶轮胎)、固特异会议提到“大选前后的预购”。再加上从美国的汽车零部件库存金额来看,库存处于偏高位置,因此今年如果终端无法承接高库存,那么有可能出现主动去库。
国际橡胶轮胎厂认为成本的增加是毫无疑问的,会向下游转嫁成本。固特异在电话会议中提到“关税可能导致年化3亿美元的成本”,当然,也有一些应对的方法,如对内进行资源调配,但是成本的增加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提到“跟客户谈产品涨价4%,这将价值2.2亿美元”,意味着会向下游转嫁成本。
目前还未看到橡胶轮胎进口的减少,推测三季度看到效果。固特异会议中提及“关税将于5月3日生效,所以我们可能会在5月3日之后开始看到,但还没有看到”,意思是还没观测到进口量的减少,推测可能要三季度才能看到这种效果。
国际橡胶轮胎厂对于贸易战的后果较为悲观,影响汽车和轮胎销量。电话会议中,大陆提到“预计全球轻型汽车产量将在2025年下降特别是由于北美的前景要低得多;我们还认为如果工业产值下降北美卡车替换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下行空间”,大陆对于贸易战的后果极其悲观。
美国本土没有产能的轮胎贸易商将要受到打击。国际轮胎厂普遍认为,美国本土产能、从加墨进口是规避关税的办法,推测本土没有产能的轮胎贸易商将要受到打击。
总结一下。去年在关税预期下,对于轮胎美国有一定的超买,今年25%关税征收之后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向下游转嫁,短期还没看到进口的减少但是推测在三季度可以看到,贸易战对于整体轮胎、汽车需求是不利的。个别企业可以通过美国本土生产、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来规避一部分关税。(文/大地期货研究院 作者/唐逸 原文标题/橡胶热点评论:关税谈判之后橡胶怎么看?)
关键词:橡胶行业
关注胶友通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产品报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