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抓地力实时传、制动距缩 7%!这款智能轮胎让性能车更能打

2025/9/23 12:29:45 浏览量:5

9月11日,阿斯顿・马丁与倍耐力正式达成技术合作,宣布将后者独家Cyber轮胎技术搭载于品牌未来车型。这一合作并非简单的供应链升级,而是豪华性能车领域“轮胎智能化”的标志性突破——Cyber轮胎通过内置传感器与车机系统的深度集成,将传统轮胎从“承载摩擦部件”升级为“动态感知终端”,联合博世工程构建的三方技术体系,正重塑车辆动态性能控制的底层逻辑,为豪华性能车的智能进化开辟新路径。

一:技术解构:Cyber轮胎的“感知-传输-决策”三重架构

倍耐力Cyber轮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轮胎数据闭环系统,通过硬件集成与算法优化,实现从物理接触到智能响应的技术跃迁。

感知层实现轮胎状态的全域捕捉。该技术在轮胎胎面内侧嵌入精密传感器模块,可实时采集胎压、胎体温度、胎面磨损程度等基础数据,更突破性地实现路面抓地力系数、轮胎形变速率等动态参数的精准监测。与传统轮胎仅能提供胎压报警的功能相比,Cyber轮胎的感知维度扩展至8项核心指标,数据采集频率达100次/秒,为后续处理提供高密度数据源。

传输与处理层构建专属数据通道。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经倍耐力专有软件算法进行降噪、筛选与建模,转化为车辆电子系统可识别的标准化数据信号。依托与博世工程的协作,该数据传输链路被完全集成于阿斯顿・马丁的车辆电子架构,实现与电子控制单元(ECU)的低延迟通信,数据传输时延控制在50毫秒以内,满足动态驾驶场景下的实时响应需求。

决策支撑层赋能驾驶系统优化。处理后的轮胎数据直接对接车辆核心动态控制系统,为ESP(电子稳定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及牵引力控制系统提供底层数据支撑。以往这些系统主要依赖车身姿态传感器与轮速传感器判断行驶状态,如今结合轮胎的实时抓地力与磨损数据,可实现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例如在湿滑路面根据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提前优化ABS的制动频率与力度。

二:协作模式:三方联动的“技术集成”生态构建

Cyber轮胎技术的落地并非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倍耐力、阿斯顿・马丁与博世工程三方基于各自优势构建的协作生态,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场景适配的全链条协同。

倍耐力主导核心技术供给。作为全球轮胎技术领军企业,其长期积累的轮胎结构设计与材料科学经验,为Cyber轮胎的传感器集成提供了基础支撑——传感器模块需适配轮胎高速旋转下的力学环境,同时不影响胎体强度与抓地性能,这一难题通过特种橡胶封装与轻量化设计得以解决。其专有算法则基于海量轮胎测试数据训练而成,可精准识别不同工况下的数据有效性,确保输出信息的可靠性。

阿斯顿・马丁负责场景需求定义与整车适配。豪华性能车对动态操控的极致追求,决定了技术集成的核心方向:需针对其车型的动力参数、底盘调校特点,定制数据处理的优先级与控制逻辑。例如在赛道模式下,系统将优先传输抓地力与胎温数据,辅助车辆实现更激进的动力输出控制;在日常驾驶模式则侧重胎压与磨损监测,保障行驶安全性。这种场景化适配确保技术价值与车型定位高度匹配。

博世工程承担电子架构整合重任。车辆电子系统的兼容性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壁垒,博世凭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将Cyber轮胎的数据链路无缝接入阿斯顿・马丁的整车电子架构,解决了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协议统一、数据冲突规避等问题。同时,其参与优化ESP、ABS等系统的控制算法,确保轮胎数据能有效转化为实际性能提升,实现“数据-控制-体验”的闭环。

三:性能升级:动态驾驶系统的“数据赋能”效应

Cyber轮胎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精准数据输入,打破传统动态驾驶系统的“感知盲区”,实现车辆操控性能与安全性能的双重提升,这与阿斯顿・马丁的产品定位形成深度契合。

操控精度实现量化优化。在激烈驾驶场景中,轮胎抓地力随温度与磨损动态变化,传统系统只能通过车身姿态变化间接判断,存在响应滞后。Cyber轮胎实时传输的抓地力数据,可让牵引力控制系统提前预判轮胎附着力极限,在动力输出与轮胎抓地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使车辆在加速、过弯时的动力传递效率提升8%—12%,减少动力浪费与轮胎打滑现象。

制动安全性能显著增强。ABS系统的制动效果直接依赖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Cyber轮胎可根据路面干湿状态实时输出抓地力数据,系统据此调整制动压力与频率。测试数据显示,在湿滑路面行驶时,搭载该技术的车辆制动距离较传统车型缩短5%—7%,尤其在紧急制动场景下,这一提升可显著降低事故风险。

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更精准。通过持续监测胎面磨损数据,系统可结合驾驶习惯生成个性化磨损预警,避免因轮胎过度磨损导致的性能下降。同时,实时胎压与温度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状态,例如高速行驶下的胎压升高,系统可提前提醒驾驶员调整,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同时保障行驶安全。

四:行业启示:豪华车智能化的“底层创新”路径

阿斯顿・马丁与倍耐力的合作,不仅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落地,更揭示了豪华车智能化转型的新方向——从依赖摄像头、雷达等外部传感器,转向挖掘核心部件的感知潜力,构建“全域感知”的智能驾驶基础。

重构核心部件的价值定位。传统认知中,轮胎、底盘等机械部件的升级聚焦于材料与结构优化,而Cyber轮胎技术证明,通过植入智能硬件与算法,机械部件可转化为“智能终端”,成为车辆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机械+电子+软件”的融合创新,为豪华车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新维度,摆脱了智能配置集中于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同质化困境。

推动“数据驱动”的性能研发。以往车辆底盘与驾驶系统调校依赖工程师经验与大量实车测试,周期长且成本高。Cyber轮胎积累的海量行驶数据,可用于构建虚拟测试场景,精准模拟不同轮胎状态下的车辆性能表现,使调校过程更高效、更精准。这种数据化研发模式将逐步替代部分实车测试,推动豪华车性能研发的迭代加速。

引领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作为全球首个实现与车辆电子系统深度集成的轮胎技术,Cyber轮胎的落地将为行业树立标杆。其传感器集成规范、数据传输协议、与驾驶系统的协同逻辑等,有望成为后续同类技术的参考标准,倍耐力与阿斯顿・马丁通过先发优势,将在智能轮胎领域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从性能升级到行业引领,倍耐力Cyber轮胎与阿斯顿・马丁的合作,勾勒出豪华性能车智能化的新图景。这一创新并非追求炫目的功能堆砌,而是回归车辆本质的性能优化,通过挖掘核心部件的感知潜力,实现操控与安全的精准提升。对于豪华车市场而言,这种“底层创新”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当座舱智能化配置逐渐趋同时,基于机械核心的智能升级将构筑更深厚的技术壁垒。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微型化与成本下降,类似创新有望从豪华车向主流车型渗透,推动整个汽车行业从“表面智能”向“深度智能”转型,重新定义车辆与核心部件的关系。

关键词:轮胎

关注胶友通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产品报价信息

点击关注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