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人物]许闻献(一)
2024/3/30 8:09:29 浏览量:157
许闻献,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早在厦门大学生物系读书时,他就开始与橡胶树打交道。当时他参加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巴西橡胶抗寒生理学研究”。1961年他作为厦门大学毕业生在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一届年会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目为“X—射线处理三叶橡胶种子对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和抗寒力的影响”,提出了三叶橡胶辐射生理学的新思路,博得了专家们的赞扬。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留在厦大攻读植物生理生态专业研究生四年,研究的方向仍然是橡胶抗寒生理。1965年研究生毕业时,导师对他说:“你喜欢橡胶树,就到海南岛去,那里的天地广阔。”于是,他告别了母校与恩师,风尘扑扑地来到了海南岛,分配在当时的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橡胶栽培研究所,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
然而,由于当时国内特殊的历史背景,许闻献一直到1971年才开始正式从事天然橡胶割胶生理的研究。1971年,一种橡胶树高产刺激剂——乙烯利引入我国,许闻献开始参加应用“乙烯利”刺激剂在我国橡胶树上进行试验的研究。结果证实乙烯利确实能使橡胶产量大幅度增加。为什么“乙烯利”具有这样神奇的效用呢?许闻献参与研究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生理机制。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仔细的观察实验和认真的分析对比,他们根据橡胶树施用刺激剂后的排胶生理特性,提出了“诱导愈伤反应”理论,认为橡胶树施用乙烯利后,将促使皮部和木质部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的糖,同时加速乳管系统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强化产胶与排胶功能,产生短期大幅度增产的效果。1984年这个理论在国际天然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年会上宣读后,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与认可,尔后多次被国外专家引用。80年代末,这个理论被法国人运用放射性同位素试验,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得到证实。来自天然橡胶网
关键词:橡胶
关注胶友通微信公众号,获取实时产品报价信息